国产一区二区AV人片_一区二区成人av在线_性色在线播放免费人成片_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片在线

主播關注 > 國內 > 正文

人類首次“打卡”月球背面

發(fā)布時間:2019-01-05 17:24:05      來源:新華社
摘要:嫦娥四號著陸器監(jiān)視相機C拍攝的玉兔二號巡視器走上月面影像圖?!?/div>
原標題:人類首次“打卡”月球背面

  嫦娥四號著陸器監(jiān)視相機C拍攝的“玉兔二號”巡視器走上月面影像圖。

  月球正面(上)和月球背面(下)

  昨天10時26分, 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東經177.6度、南緯45.5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qū),并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此次任務實現(xiàn)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首次月背與地球的中繼通信,開啟了人類月球探測新篇章。昨晚,嫦娥四號著陸器與巡視器順利分離,巡視器踏上月球表面。剛剛宣布正式命名的“玉兔二號”巡視器在月背留下人類探測器的第一道印跡。

  嫦娥四號順利落月

  昨天10時15分,科技人員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發(fā)出指令,嫦娥四號探測器從距離月面15公里處開始實施動力下降,逐步將探測器的速度從相對月球1.7公里每秒降到零。在6至8公里處,探測器進行快速姿態(tài)調整,不斷接近月球;在距月面100米處開始懸停,對障礙物和坡度進行識別,并自主避障;選定相對平坦的區(qū)域后,開始緩速垂直下降。約690秒后,嫦娥四號探測器自主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內的馮·卡門撞擊坑內。

  落月過程中,降落相機拍攝了多張著陸區(qū)域影像圖。

  落月后,在地面控制下,通過“鵲橋”中繼星的中繼通信鏈路,嫦娥四號探測器進行了太陽翼和定向天線展開等多項工作,建立了定向天線高碼速率鏈路。

  11時40分,著陸器監(jiān)視C相機獲取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并傳回地面。

  玉兔二號留下腳印

  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落月后,科技人員按計劃開展了著陸器與巡視器分離各項準備工作,對“鵲橋”中繼星狀態(tài)、著陸點環(huán)境參數(shù)、設備狀態(tài)、太陽入射角度等兩器分離的實施條件,進行了最終檢查確認。

  15時07分,科技人員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通過“鵲橋”中繼星向嫦娥四號探測器發(fā)送指令,兩器分離開始。

  記者從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飛控大廳屏幕上看到,嫦娥四號著陸器矗立月面,太陽翼呈展開狀態(tài)。巡視器立于著陸器頂部,展開太陽翼,伸出桅桿。隨后,巡視器開始向轉移機構緩慢移動。轉移機構正常解鎖,在著陸器與月面之間搭起一架斜梯,巡視器沿著斜梯緩緩走向月面。22時22分,巡視器踏上月球表面。

  著陸器上監(jiān)視相機拍攝的“玉兔二號”在月背留下第一道痕跡的影像圖,“鵲橋”中繼星順利傳回地面。

  嫦娥四號探測器由著陸器和巡視器組成,共配置包括2臺國際合作載荷在內的8臺有效載荷。這些儀器將在月球背面通過就位和巡視探測,開展低頻射電天文觀測與研究,巡視區(qū)形貌、礦物組份及月表淺層結構研究,并試驗性開展月球背面中子輻射劑量、中性原子等月球環(huán)境研究。此外,著陸器還搭載了月表生物科普試驗載荷。嫦娥四號任務為中外科學家提供了太空探索的機會。

  科學家認為,月球背面比正面更為古老,馮·卡門撞擊坑的物質成分和地質年代具有代表性,對研究月球和太陽系的早期歷史具有重要價值。月球背面也是一片難得的寧靜之地,屏蔽了來自地球的無線電信號干擾,在此開展低頻射電天文觀測可以填補射電天文領域在低頻觀測段的空白,為研究太陽、行星及太陽系外天體提供可能,也將為研究恒星起源和星云演化提供重要資料。本報記者 張航 通訊員 蔡金曼

  點贊

  “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

  美國和俄羅斯專家紛紛表示祝賀并盛贊這一壯舉。

  美國航天局局長吉姆·布里登斯廷當天在社交媒體推特上發(fā)文說:“祝賀中國嫦娥四號團隊實現(xiàn)在月球背面的成功著陸,這是人類的第一次,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

  “祝賀!”在新華社海外社交媒體賬號發(fā)布的相關新聞下,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創(chuàng)始人埃隆·馬斯克第一時間對嫦娥四號成功落月表示祝賀。

  俄羅斯齊奧爾科夫斯基航天研究院院士亞歷山大·熱列茲尼亞科夫對新華社記者說,嫦娥四號成功落月是中國取得的一項重大航天探索成就,確保探測器在月球背面著陸的技術非常復雜,此前任何國家都未能使其探測器在月球背面軟著陸,“中國這一成功產生了巨大的心理轟動效應”。

  俄羅斯國立“斯滕伯格”天文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弗拉基米爾·蘇爾金說,嫦娥四號即將開始精彩的月面考察,國際研究人員非常希望了解嫦娥四號傳回的探測數(shù)據(jù),“中方從月球背面獲取的任何實地探測數(shù)據(jù)都是非常重要的成就”。

  俄羅斯科學院航天研究所主任研究員納坦·艾斯蒙德告訴記者,嫦娥四號將考察月球背面的地質狀況,國際研究人員希望通過中方這一考察,探究能否在月球背面的土壤中找到水冰或液態(tài)水。據(jù)新華社

  評論

  這一刻,世界看中國!

  38萬公里很遠,遠到人類文明從未在月球背面留下印記;38萬公里很近,2019年1月3日,中國在“蟾宮后院”折桂。這一刻,世界看中國。

  此前,國際上僅有極少數(shù)環(huán)月飛行器從太空中看到過月球背面的樣子,而由于通信受限和技術原因,人類此前從未真正踏上過這片秘境。嫦娥四號在月球背面落月成功創(chuàng)造了人類太空探索史上的新紀錄。

  我國探月工程全面啟動以來,已經走過了15年的時光。月球探測工程,成為我國航天事業(yè)發(fā)展的又一座里程碑,開啟了中國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奧秘的時代,標志著我國進入具有深空探測能力的國家行列。

  嫦娥四號的一小步,無疑是整個人類太空探索史上的一大步。月球背面比正面更為古老。嫦娥四號探測器自主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內的馮·卡門撞擊坑內,其物質成分和地質年代具有代表性,對研究月球和太陽系的早期歷史具有重要價值,嫦娥四號任務為中外科學家提供了更多太空探索的機會。

  “踏上月球背面,是好幾代科學家共同的夢想。”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培建動情地表示,“落月是整個任務最關鍵階段,充滿了風險、未知和挑戰(zhàn)。探月工程各項任務的連續(xù)成功,開啟了中國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奧秘、增進人類福祉的新時代。”

  宇宙到底有多大?這是人類秉承探索發(fā)現(xiàn)的天性不斷追尋的問題。在發(fā)現(xiàn)未知地帶的征程中,中國航天人將不畏艱苦、不斷創(chuàng)新,奏響探索宇宙的新暢想。

評論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