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是中國地圖上一個大寫的人字:從洛陽到杭州,這是人字的一撇從洛陽到北京,這是人字的一捺一撇一捺,進而裁彎取直成為中國歷史文化的大動...
這是中國地圖上
一個大寫的“人”字:
從洛陽到杭州,
這是“人”字的一“撇”
從洛陽到北京,
這是“人”字的一“捺”
一撇一捺,進而裁彎取直
成為中國歷史文化的大動脈
——大運河!
廣播(音頻)文化節(jié)目《運河·中國》共12集,每集時長10分鐘左右,以“運河文化”為主題。
《運河·中國》節(jié)目入選2022年國家廣播電視重點節(jié)目。
2022年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重點節(jié)目
運河·中國
第二集:水鏈明珠
撰稿:安頓 演播:蘇揚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運河,縱貫?zāi)媳?,是我國重要的南北水上干線之一。漫漫長河途經(jīng)六個省市,溝通五大水系。它的出現(xiàn)帶動了一批南北城市的興旺發(fā)展。一條大河串起一座座名城,形成中華版圖上耀眼的水鏈明珠。
一脈長河,滋養(yǎng)了多少城市村落?在中國這個詩歌的國度,歷代詩人為后來者留下了富有文學(xué)色彩的記錄。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是宋代詞人姜夔賦予揚州的定位,千余年前,當他路過此地“解鞍少駐初程”時,“過春風(fēng)十里,盡薺麥青青”的景色令他眼前一亮;“潮平兩岸闊,風(fēng)正一帆懸”是唐代詩人王灣對鎮(zhèn)江的印象,看慣北方雄山沃野的詩人往來于江南的秀山麗水,盤桓于北固山下,瞬間愛上這座精致小城,而時光迤邐至北宋熙寧元年春,應(yīng)召北上的王安石自西津渡揚舟,一句“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使素有“天下第一江山”的古城鎮(zhèn)江名滿中國;“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是唐代詩人杜荀鶴筆下的蘇州,像他一樣面對姑蘇美景而流連忘返的詩詞大家可謂數(shù)不勝數(shù),無論“夜半鐘聲到客船”的寒山寺,還是“一川煙草,滿城風(fēng)絮”的黃梅時節(jié),蘇州的邊邊角角、四時風(fēng)物,活在華美的章句里,也活在運河的碧波中……
大運河,是陪伴中國人幾千年的奇跡之河。無論清澈混濁,無論浩瀚涓細,無論是孤帆遠影還是千帆競渡,都成為中華民族思之彌珍的集體記憶。這份記憶,被時間塑造,被空間貯存,歷久彌新。運河哺育的大城小鎮(zhèn),運河為人們營造的富庶繁華又洋溢著人間煙火氣的家園,如水鏈上的明珠,只需沿河行走,便可歷歷在目。
追溯京杭大運河的歷史,公元605年這個年份格外重要,彼時隋煬帝楊廣下令開掘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人工水道工程,中國人與運河從此結(jié)下千年之緣。隋唐大運河的中心是洛陽,它是都城,是一代帝王江南綺夢的起點,也是中國古代漕運發(fā)展的見證。2013年9月,考古工作者在偃師市首陽山鎮(zhèn)義井村西南、洛河北岸的灘地上發(fā)掘出洛陽運河一號、二號古沉船,這個出土地點恰好位于漢唐漕運故道,以古沉船為契機,通過對隋唐時期漕運經(jīng)濟的考古調(diào)查可見,大運河的貫通,促進了漕運發(fā)展,使當時的漕糧運輸從每年20萬石提高到400萬石甚至700萬石之多,可見史書上“漕船往來,千里不絕”的記載絕非虛言。繁忙的運河漕運為洛陽帶來商旅云集的盛景,這座城市則以豐富的文化遺存回饋運河。有水就有橋,洛水穿城而過,河上便有了號稱“運河第一橋”的天津橋;有漕糧必有糧倉,洛陽城內(nèi)的含嘉倉、常平倉、子羅倉,城外的回洛倉、興洛倉、洛口倉,以殷實的存糧盡顯王朝的富裕;交流依靠往來,至今,洛陽人依稀可以在城中尋覓日本遣唐使的足跡,在洛陽的出土文物中,來自西域的玉器、玻璃依然在講述它們行經(jīng)運河去往中國的西南腹地甚至遠走東南亞的旅途故事。
運河千里,除了水聲不絕于耳,在歷史的余音中,繁華市聲同樣起此彼伏。隋唐大運河西起洛陽至開封,向東南延伸經(jīng)過埇橋,東下靈璧、泗縣、淮陰,抵達揚州,提到大運河河南段,開封是繞不過去的城市。連接黃河與淮河的運河段落名為通濟渠,正是在唐詩宋詞中屢屢出現(xiàn)的汴河。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為今人留下了汴河繁忙的水運圖景和汴水之濱開封人其樂融融的生活。今天的人們對城市夜生活已經(jīng)司空見慣,中國人最早的夜生活則肇始于被運河養(yǎng)育的開封。官員和商人由此進京,風(fēng)流士子在此游歷,各國使節(jié)在此登陸,這一切使歷經(jīng)隋唐的宵禁制度得以終結(jié),此后才有了城市夜晚“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的浪漫。
運河帶來開放,開放的城市生活催生著人的思想解放,也使中國與鄰國間的國際交往日益頻繁。在依傍著京杭大運河發(fā)展繁榮的德州市,有一座古蘇祿國東王墓,是中國境內(nèi)僅有的兩座外國君主陵墓之一,也是我國唯一的駐有外國王室后裔守陵村落的異邦王陵。1417年,明永樂帝在北京接待了來朝貢的古蘇祿國東王,在訪問27天后的回程途中,這位異國貴賓客死德州并得到厚葬,他的王妃和兩名王子留下為他守靈,他們的后裔以安氏和溫氏兩大姓在當?shù)亻_枝散葉,至今生活在德州。這段國際交往的佳話寫在運河文化史上,也見證著中國作為禮儀之邦開放包容的胸襟。
城與水共生,水與城共榮,京杭大運河沿岸的明珠之城數(shù)不勝數(shù),它們以其鮮明的地方特色各美其美,又依著這條壯闊長河而美美與共。
指導(dǎo)單位
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lián)合會
項目執(zhí)行單位
河北廣播電視局
河北廣播電視臺
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lián)合會有聲閱讀委員會
宣傳陣容
北京廣播電視臺、河北廣播電視臺、天津廣播電視臺、河南廣播電視臺、山東廣播電視臺、安徽廣播電視臺、江蘇廣播電視臺、浙江廣播電視臺等播出機構(gòu);
中廣聯(lián)合會微信公眾號,中國有聲閱讀微信公眾號,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等省級廣播電視臺所屬微信公眾號;云聽APP、河北冀時等移動客戶端
主創(chuàng)團隊
題字:范衛(wèi)平
總策劃:范衛(wèi)平 黃煒 王秋
策劃:王利賀 胡銀芳 郝衛(wèi)群 澹臺瑞芳
統(tǒng)籌:胡銀芳 洪博 許曉彤
宣傳推廣:白鋼 洪博
演播:蘇揚
撰稿:李建臣 王錦慧 安頓 胡銀芳
宋梓禎 王毅 郝衛(wèi)群 洪博 張鵬飛 趙心怡
片頭配音:于芳
錄音制作:閆喬鋒 梁和芝
海報設(shè)計:崔勇